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何为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频道:自我提升 日期: 浏览:290

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思想,由董仲舒提出。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三纲五常的教育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

5292c0cb7b0fcee977017088722ba095_566c61e36ca842e7826200d7a59bb00c.png

三纲五常指三纲五永恒原则。儒家思想的基本道德规范就是这样。

三个纲领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大纲是鱼网上的一根大绳子,与大纲相对,是网眼。当你举起大纲时,网眼会张开。目标是绝对服从的关系。

把君主、父亲、丈夫称为纲,决定了臣子、儿子和妻子对他们的绝对服从。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思想的基本道德准则。儒家思想认为这五条原则是永恒的,因此被称为五常。

三纲的思想渊源是孔子说的一句话,就是“君要像君主,臣要像臣子,父要像父亲,子要像个子”。

也就是说,君、臣、父、子要按照礼制的规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

在孔子对君臣和父子关系的看法上,董仲舒加入了夫妻关系,淡化了君主、父亲和丈夫的职责和义务,完全把臣子、儿子和妻子放在了服从的位置。

同时也将这三个纲领确定为实施王道仁政的三个纲领。董仲舒认为,这三个纲领是根据天意制定的。

五常是仁、义、礼、智、信的总称,也是董仲舒首先把它们称为五常,并认为国王能认真实施这五常的道理,就一定能得到天堂的祝福和鬼神的支持。

三纲五常联用于宋代朱邈始。从上面可以看出,三纲五常的概念,源于先秦,经孟子发展,成为五伦。

到了汉代,孟子的五伦思想转变为三纲五常,成为汉代礼教文明的纲纪准则,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和政治教育体系。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