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失败了

频道:民间杂谈 日期: 浏览:202

首先,李自成的失败首先是军事失败,而不是政治失败,更不用说税收政策失败了。

山海关战役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大顺集团未能及时与地主阶级妥协,而是因为左派滤镜和视角的扭曲观点。如果李自成在山海关歼灭满吴联军,斩首多尔贡、阿济格、豪格、多铎等八旗旗主和吴三桂,他可能会成为永恒的圣人,追赃助薪也可能被视为明智之举。


然而,如果李自成破产,跪下舔华北地主阶级,一个月内很难从北京找到足够的军事资源来击败多尔贡。此外,崇祯皇帝还可以阻止李自成夺取北京,因此李自成与地主阶级的和平并不能决定山海关战役的结果。因此,军事问题是首要问题,甚至是唯一的决定性问题。在军事问题中,战略问题是关键。即使政治妥协不重要,也必须是次要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军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李自成战略决策失误


这与明清战争多年积累的明清悬殊实力对比和战争形势恶劣有关。决策失误的本质原因是李自成集团没有实事求是地了解满清,进而没有把握明末乱局的主要矛盾。


客观地说,虽然满清远征兵力只有12万左右,但它拥有东亚最强的骑兵、重步兵和炮兵,军队将领和骨干优势巨大。军事侦察、机动、野战、攻坚、战略规划协调、后方资源征集调动等能力都很强,单兵战力也堪称顶尖。相比之下,大顺集团在人数上只有优势(但带到山海关的野战主力只有8万左右,反而处于劣势),其他几乎都有明显差距。因此,顺军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来对抗满清。


因此,军事战略的主要矛盾是,李自成必须培养自己能够击败满清主力军的强军。然而,培养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时间、资源和适当的战争进程。一开始就不可能打破主力,失去教练的信心。


第三,李自成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他的军事行动客观地为满清入关铺平了道路,加快了明朝的灭亡进程。李自成没有充分认识到满清的力量和威胁,而是主动攻灭明朝,这给他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他的错误主要有两个方面:


1、杀死崇祯皇帝不仅解除了明朝的政治保险,而且为满清提供了宣传其合法性和正义性的机会。满清借此机会模糊了民族正义,同时追逐流寇。


2、李自成在山西和长城重镇的布局是随意的,他很容易放弃,这解除了明朝的军事保险。结果,满清轻松整合了早已被打害怕的北方边军,形成了南明、残顺大西泰山的压顶趋势,最终取决于世界的传播。


客观地说,李自成的这些错误为满清征服汉地事业提供了最大的投资和合作机会,成为多尔贡最强的开拓者。由此可见,李自成建立的军政集团缺乏深思熟虑和战略眼光,最终陷入困境。


第四,山海关战败后,李自成的流寇习惯和恐满心理导致他反复逃跑,加速了他的死亡和大顺集团的政治灭亡。


逃离北京后,李自成应该意识到自己处于极其不利的战略地位,已经走上了军事和政治的死胡同。此时,他需要鼓起勇气,集中所有资源与满清抗争,以打击对方,缓解追击和围剿的压力,为自己争取休息和东山再起的机会。即使决战不能赢,至少满清也会受到损害,增加统一世界的难度和混乱,保持大顺政权的号召力,为集团保留一线活力,而不是轻易改编成忠贞营,死在荒山上。


这个决战地点可以是关中,也可以是襄阳,但考虑到之前的布局错误和地理优势,关中比襄阳更合适。但由于山西的错误布局,情况不再允许在当地进行决战。需要注意的是,决战地点不应该是湖南、江西或南京。


相比之下,李自成有着深厚的后方深度、更强的军事力量和号召力,没有理由不能坚持更长的时间。然而,由于李自成的恐惧,他一再选择逃跑,这加速了他的失败。最后,他连一年都没活下去。主要原因是他受到了机动性优势的全清追击,缺乏组织性和地理优势(追击者可以更灵活地选择进攻的时间和地点),无法进行有力的反击。这种表现让后世进京参加考试的红色集团不屑一顾,连真挚浓厚的阶级感情都掩饰不住对李自成的鄙视。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